3月30日18时许,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的火灾,造成30名扑火人员死亡。其中包括27名年轻的消防员和当地林业局的局长。
人员失联的消息在朋友圈传播的时候,人们都希望这是一条愚人节假新闻,但是最终的结果让人无比心痛。大多数是90后,还有两个00后,他们尚未充分展开的人生,就这样终止。
今日凌晨,30名火灾殉职英雄的遗体运抵西昌。据新闻报道,在深夜,有车辆排成长队缓缓前行。部分路面摆上了菊花,一些市民走上街头送别,“英雄一路走好”,他们的哭喊在深夜飘荡,也回荡在朋友圈中。
4月1日下午,救火队员失联的消息传出时,社交媒体上就有了火灾的视频。3900米的海拔,以及爆燃的大火,都显示出这次火灾的严重性。在短视频时代,人们对火灾前所未有地感同身受。
▲杨瑞伦之前发给家人的救火现场。
前两天,我所在的小区群里,就有河南商丘一个楼盘楼道起火和成都某地一个火灾的视频,都只有两三分钟,却能成为业主们讨论的焦点。
视频中,火灾看上去异常可怕,人们惊慌失措地呼喊,也有人说“已经打了119了”“再打”——这种对危险身临其境地体认,正在重塑公众对火灾的感知和认识。
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那些在火灾中殉职的英雄。
有媒体在第一时间找到了几位消防队员的朋友圈。他们像普通人一样发朋友圈,展示自己工作和生活的轨迹。
和普通人不同的是,他们的工作本身就具备危险性:有消防员刚下来,衣服还没洗,就又被召唤上阵。
▲殉职消防员杨瑞伦生前照片。
一个消防员在朋友圈写道,“兄弟们太想我了,带上我的扑火服,直接把车开到家门口来接我。”接下来,他发了三个“坏笑”的表情。
现在,这些还有温度的表情让人看着只想哭,那是多么鲜活的生命。“坏笑”这个表情,对都市白领和消防员来说,意义是多么不同。
他的“坏笑”,既表达出对战友的兄弟情,又有一种对生命的乐观。对前方的危险,他并非无知,但这就是自己的“日常工作”。他们是英雄,也是平凡人。
24岁代晋恺是救火队中的通讯员,除了和战友们一起灭火之外,他还和成都几家媒体有联系,通报一些火灾和救援的消息。
他最近的朋友圈,有14次救火的“动态”。在挺进火灾的路上,他和成都的记者聊天,最后一句话是“我拍了火线照片后就发给您”——这次他食言了。
某种意义上,他承担了一个记者的职责。我们在大城市的办公室,经常能够看到那些来自偏远地区的视频或者报道,很少想到它们是怎么来的。
这也能够让喝着咖啡玩着手机的我们反思,平静的生活其实来之不易,有时候正是一些人的殉职换来的。
社交媒体上的这些信息,让这次殉职的消防队员不再“抽象”。他们是一个个无比具体的生命。
在送别他们的时候,我们也前所未有地认识到,受到火灾威胁的人,救火的英雄,以及大城市写字间忙碌的人,都处在同一个世 界。
木里县海拔3900米的火场,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比接近。